當你從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或一人公司,除了要學會如何接案、談價、交付成果,還有一件往往被忽略卻極其重要的事——那就是財務管理
自由工作的收入變動大、支出彈性高,如果沒有正確的金錢思維與操作系統,可能收入再高也留不住錢,甚至每月都在為現金流煩惱
在這篇文章中,我將與你分享大部份自由工作者最常遇到的財務困境與解法,幫助你建立自由工作最基礎也最關鍵的「一人公司財務管理系統」
一、收入不等於可用現金,先搞懂你的「真實收入」
自由工作者最容易犯的錯,就是收到一筆報酬就全數當成「可花的錢」
但實際上,你的收入中還有很多「非花費」的部分:
- 所得稅與營業稅(每年必繳)
- 成本支出(外包費用、工具訂閱、平台抽成)
- 儲備金(未來空窗期的緊急預備金)
我建議學員每收到一筆款項,就按照比例分配進四個帳戶:
- 40~60% 進入個人薪資帳戶
- 20~30% 留在營運帳戶(未來可能支出)
- 10% 作為儲備金/緊急預備金
- 10% 用於自我成長投資(課程、工具、設備升級)
這樣做的目的是「分離收入與情緒」
讓你用財務角度看現金,而不是情緒化地亂花錢
二、建立記帳與檢視機制,讓你看得見錢怎麼流
自由工作不像月薪工作,每月收入不穩定、支出也可能波動
因此,記帳不是只記「花了多少」,而是要建立可追蹤的現金流資料庫
推薦工具:
- Notion 或 Google Sheet:自製簡單表格,紀錄每一筆專案金額、對方付款日、實收日與成本支出
- Moneybook、MoneyLover 等 App:適合日常生活開支記錄
每月一次的財務檢視清單:
- 本月總收入與總支出(要清楚知道毛利收入)
- 可自由支配金額 vs. 未來需預留的款項
- 哪些支出是必要?哪些是可以被優化的?
只有你真的知道錢怎麼來、怎麼去,才有辦法做出更聰明的金錢決策
三、為自己發薪水,自由工作也要像公司營運
你不只是接案者,而是「一人公司」
我建議即使你是個體戶,也應該「每月固定日」發薪給自己
例如每月 5 號從工作帳戶轉帳至個人帳戶,金額可依營收比例調整
這麼做的好處是:
- 有心理界線,避免一有錢就亂花
- 更有節奏地安排生活與家庭開支
- 可逐步設定「基本生活保障收入」與「目標收入級距」
四、稅務與開立發票:自由工作不能忽略的責任
許多剛開始自由接案的朋友,一開始不開發票、沒有報稅,覺得這樣比較省事
但只要你收入穩定超過一定數字(例:月收超過 20 萬元),就應該開始考慮開立統編與報稅
初期選擇可考慮:
- 設立工作室/申請營業登記(適用定期合作、長期經營)
- 使用代開發票平台(例如:Simpany、財團法人、合作社代開)
記得保存所有支出憑證(包含課程、軟體、電腦等)
未來報稅時可抵扣費用和成本
五、打造「預備金+投資」的穩定機制
自由工作者最怕的就是案源突然中斷、身體出狀況、經濟不景氣
所以你應該開始打造「安全緩衝區」與「中長期成長資產」:
- 至少準備 3~6 個月基本生活費的預備金,放在隨時可動用的帳戶
- 每月撥出一部分資金進行定期定額的投資,建立除了主動收入之外的收入來源
記得,不要等賺多了再開始規劃
而是現在就建立習慣,哪怕金額不大也好
結語:你不是接案者而已,你更是一人公司的財務長
自由接案不等於月光生活~
當你建立自己的財務系統,你才能擺脫焦慮感與收入天花板
真正開始過上「可預測、可積累、可自由選擇」的生活~
如果你也想打造穩定接案來源和高價值品牌,
歡迎免費索取專為 1⮕100 自由工作者設計的「升級公開課」

90天自由工作者品牌升級計劃
從此告別 低價接案 和 窮忙困境!
手把手教你如何用你的
好專業打造「高價市場」
讓你的專業得到應有的回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