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有些人,特別勇敢?

但科學家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:
當一個人學會,把「自我價值」跟「單次的成果」徹底分開時,他大腦裡那個掌管恐懼和焦慮的「杏仁核」,活動就會明顯降低


Hi, 我是 E哥。

時間:週三的上午,讀到一段很有趣的知識
地點:台中的咖啡廳


最近在陪跑一個學員,他非常有才華,但每次要推出新服務前,都會卡關好幾個禮拜
他會跟我說:「E哥,我很怕,萬一沒人喜歡怎麼辦?我會不會讓大家失望?」

這個「怕」,我們都很熟悉。但這也讓我去思考一個更深的問題:為什麼有些人,好像就特別勇敢,什麼都敢試?

我最近剛好讀到一個神經科學的解釋,覺得太酷了,想跟你分享;答案,竟然藏在我們大腦的恐懼中心,一個叫做「杏仁核」的地方

你可以把杏仁核想像成大腦的「威脅偵測器」。當它被觸發,你的世界會縮小,思考會變僵化,身體會進入「戰鬥」或「逃跑」模式,你只想躲起來

但科學家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:
當一個人學會,把「自我價值」跟「單次的成果」徹底分開時,他大腦裡那個掌管恐懼和焦慮的「杏仁核」,活動就會明顯降低


就像把腦內的恐懼音響,從震耳欲聾的搖滾樂,轉為若有似無的輕音樂原本很吵的「你不行啦!」、「失敗了怎麼辦!」,會變成幾乎聽不見的背景雜音,這完全改變了遊戲規則…。

我想起我早期推出的許多的產品和服務,花了很多心力,結果市場反應超冷淡

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:「完蛋了,我果然沒天份,我不適合創業」。我的杏仁核在大聲尖叫,羞愧感淹沒了我,只想忘掉這件事,覺得自己是個徹底的魯蛇,也不敢讓別人知道…

但現在的我,如果遇到一樣的狀況,我會想:「太棒了,我又排除掉一個行不通的方法」。我的大腦會想的不是「我很爛」,而是「數據顯示,這個切入點需要調整,我們來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」。這整個過程,會從「自我攻擊」變成一場有趣的「解謎遊戲」

這個思維轉變,不只能改變你的心情,它會真的改變你的大腦結構

那,到底該怎麼「練習」這種思維?

下次當你因為害怕而不敢行動時,試著做一個小練習:拿出一張紙,寫下你最擔心的「最壞結果」(例如:產品沒人買)

然後,在旁邊寫下兩種詮釋:

1、固定型思維的詮釋:「這代表我很失敗」…

2、成長型思維的詮釋:「這代表市場給了我一個寶貴的回饋,我可以根據這個回饋,去調整我的下一步」

光是寫下來這個動作,你就能感覺到,你的大腦,從緊繃的「威脅模式」,切換到了開放的「學習模式」。

所以,勇氣從來就不是天生的,它來自一個你可以刻意練習的信念:
你的價值,不由任何一次的成果來定義,你永遠都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!



👇立即行動,點擊下方連結👇




如果你也想打造清晰有力、能吸引理想客戶主動聯繫的好專業品牌,
歡迎免費索取專為 1⮕100 自由工作者設計的「升級公開課」



90天自由工作者品牌升級計劃
從此告別 低價接案 和 窮忙困境!


手把手教你如何用你的
好專業打造「高價市場」
讓你的專業得到應有的回報!

E哥
E哥